6月30日,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密钥延期通知依然没有如期而至,最终也不出意外地迎来了电影下映的时刻。经过了长达153天的放映,《哪吒2》终于在这个晚上迎来了放映的终结,密钥的最后一场放映时间是6月30日的23点59分59秒。
你或许听说过“密钥”这个词,它就像是电影放映的“密码”。过去在胶片时代,由于胶片拷贝有限,常常一个区域只配备一套胶片拷贝,由专门人员每日“跑片”,即将胶片拷贝在不同影院之间转运。这项工作就由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津津乐道过,讲述着他当年的行业历程。
进入数字时代后,胶片被数字拷贝取代,数字拷贝存储在硬盘里,送到影院的服务器,再寄回硬盘。为了防止盗版和影院乱放映,密钥系统便应运而生。密钥不仅精准地绑定了影院和放映机,还能控制电影的放映时间。通常情况下,密钥有效期为一个月,而《哪吒2》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,经历了四次延期,最终定格在了六月底。
转眼到了7月,暑期档的大幕即将拉开,不禁让人猜测,为什么《哪吒2》不再延期,难道不能再捞一波暑期票房吗?
### 苟出4亿票房,居然还是个“奇迹”
展开剩余79%回顾《哪吒2》的票房走势,前两个月可谓是飞速增长,排片和票房占比遥不可及。然而,随着第二次密钥延期后,《哪吒2》逐渐失去了票房霸主地位。4月3日《不说话的爱》上映后,《哪吒2》的票房掉到了882万,紧接着,排片量也跌至二三线位置。
虽然排片和票房份额都被压缩,但《哪吒2》依然有观众青睐。即便到了六月份,密钥进入第四次延期,排片占比已经低至5%以下,但票房依然有增长,最终从150亿突破到了154亿多,硬生生“苟”出近4亿票房。这个数据,足以让其他春节后上映的国产电影望尘莫及。
虽然每次密钥延期都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批评,甚至指责片方“吃相难看”,但从票房数据来看,延长密钥是合理的——观众想看,影院也愿意排片,片方延长密钥增加票房,不可非议。
其实那些没延长密钥的电影,并非片方不想,而是根本没什么“延续”的价值。
### 结束放映并非“结束”,利益背后有考量
从《哪吒2》四次延期的通知时间来看,每次的通知大约都提前了10天左右,发行方早早就为放映结束做了准备。这背后,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策略调整。
到了六月中旬,《哪吒2》的排片已经降至0.5%左右,每天的票房大约在二三十万,哪怕再延长密钥,也难以带来更高的票房。而且6月21日《酱园弄·悬案》上映,后续还有一系列新片,明显没有太多反弹的空间。
对于片方来说,《哪吒2》下映并不等于“终结”。接下来的流媒体上线仍然能带来一波新的盈利。延长上映一日,可能流媒体的版权收入就要少一些,延长一个月,票房和版权收入的分账比较,显然后者更为划算。而且,《哪吒2》登陆流媒体后,仍然可以通过VIP免费或收费点播的方式再吸引一波观众,简单粗暴地再次创造票房。
所以,最终的下映决定,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所驱使。
### 暑期档的“机会”其实并不大
对于《哪吒2》是否错过了暑期档的机会,片方肯定也做了详细的分析。5个月的上映期,跨越了春节、清明、五一等多个档期,几乎所有想看的观众都已经看过。而且,今年的暑期档竞争异常激烈,不仅有各类真人大片,还有以《聊斋:兰若寺》为首的十多部动画电影,观众选择性极强,《哪吒2》再延长上映也难以重新夺回关注。
如果《哪吒2》再延长一个月,顶多再增加三四百万票房,而片方的分账也不过一百多万,还不如提前把版权卖给平台,省事省力。
### 发行业务的“失误”
回顾《哪吒2》的第二次延期后,票房和排片的急速下滑,尽管光线传媒已经赚得盆满钵满,但此时的他们已处于“过剩”的局面。票房增加的意义已经不大,反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影院增加排片,进一步推动电影的持续热度。
如果光线传媒能适当降低结算价和调整分账比例,也许可以刺激影院更多排片。比如,降低结算价,让观众用相同的钱购买电影票时还附赠一杯饮料,或者与线下商铺做更多合作,这样可以让影院赚得更多,从而鼓励排片。而如果光线降低分账比例,影院收益将更大,肯定愿意多排片。
然而,光线始终坚持原定结算价和分账比例,未曾作出调整,错失了激励影院的机会。
### 结语:期待流媒体上的“再度辉煌”
最终,《哪吒2》的大幕虽已落下,但流媒体平台的上线仍然让人期待。若能在流媒体平台上续写辉煌,这部电影的收益还远未结束。所以,不必担心它的“终结”,它的精彩还在后头。
发布于:山东省正规炒股指平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