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移动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"不功不过"的成绩单。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947亿元,同比仅增长0.4%,增速疲软凸显传统业务增长乏力。不过单季来看,第三季度营收2,509亿元,同比增长2.5%,较前两季度有所改善,显示经营环境边际向好。
周一,中国移动发布三季度财报,具体来看:
财务表现:前三季度营收7,947亿元,同比微增0.4%;归母净利润1,154亿元,同比增4.0%;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,509亿元,同比增2.5%,增速环比改善盈利能力:归母净利润率提升至14.5%,同比上升0.5个百分点;EBITDA为2654亿元,同比增0.9%,EBITDA率持平于33.4%,Q3单季EBITDA率下滑1.3个百分点至31.7%现金流承压: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10亿元,同比大幅下降28.1%,从2241亿元骤降逾600亿元,资本支出压力显现用户增长:5G网络客户达6.22亿户,净增2,300万户;移动客户总数10.09亿户;宽带客户3.29亿户,净增1,420万户业务亮点:DICT业务保持良好增长,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,国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Q3收入环比有所改善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947亿元,同比增速仅0.4%,几乎陷入停滞。值得关注的是,Q3单季营业收入2509亿元,同比增长2.5%,环比有所改善。
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.8%至6831亿元,同样疲软。传统移动业务面临压力:Q3移动ARPU降至48.0元/户/月,较Q2的49.5元下降1.5元,降幅达3%。虽然手机上网DOU提升至17.0GB,同比增长8.1%,但流量价值的持续稀释显然拖累了收入表现。移动客户总数达10.09亿户,5G用户6.22亿户,用户规模的微增无法抵消ARPU下行的冲击。
在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,同比增4.0%,净利润率提升至14.5%。具体来看,非经常性损益贡献82.5亿元,其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高达80.8亿元,占比极大。
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71亿元,同比增长6.6%,这一数据反而更为坚挺,说明公司主业盈利能力确有改善。成本控制是关键因素:营业成本5476亿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均有所下降,费用管控效果显著。
不过,Q3单季EBITDA率为31.7%,同比下滑1.3个百分点,显示经营利润率承压。全年EBITDA率虽维持在33.4%,但季度波动值得警惕,可能与资本开支节奏和折旧摊销压力有关。
现金流大幅下滑最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流恶化。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10亿元,同比暴跌28.1%,较去年同期的2241亿元减少631亿元。这一数据与净利润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,反映出公司在应收账款、存货等运营资金管理上的压力。
报表显示,应收账款从年初的757亿元飙升至1115亿元,增幅达47%,这可能与政企业务扩张、账期延长有关。同时,购买商品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达4926亿元,同比增长7.8%,远超收入增速,进一步挤压现金流。
投资活动方面,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171亿元,与去年基本持平,但投资支付现金达755亿元,同比增长21%,显示公司在5G网络、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投入。货币资金从年初的2423亿元降至1611亿元,减少812亿元,降幅达33.5%,财务弹性收窄。
DICT与AI成增长引擎在传统业务承压背景下,公司积极培育新增长点。DICT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,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,虽然财报未披露具体数据,但从战略表述看,政企市场正成为新的价值增长极。
国际业务同样表现亮眼,前三季度国际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,公司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,发挥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效应。内容业务方面,通过"内容+科技+融合创新"运营,重点产品客户规模实现稳健增长。
预期差与未来看点中国移动前三季度业绩呈现出典型的转型特征:传统业务增长乏力、用户价值持续稀释、现金流承压加剧,但新兴业务初显活力、成本管控见效、利润率稳步提升。
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:一是ARPU值能否止跌企稳,这关系到收入端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;二是资本开支规模与现金流平衡,持续高强度投资能否转化为收入增长;三是DICT、AI等新兴业务的盈利能力,能否接棒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;四是5G渗透率提升后的商业化变现路径,如何将网络优势转化为收入优势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正规炒股指平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